
大羅蘭溪位於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部落,為南勢溪的主要支流,溪谷有豐富之獵物,故喚為「大羅蘭」。大羅蘭溪谷於溪兩岸望去一片青翠,河道忽兒擠成一線,忽而豁然開朗,處處美景令人驚艷。福山南勢溪及大羅蘭溪自從封溪護魚後,溪谷中各種溪魚成群悠遊,烏來區公所將此生態景觀提供遊客安全遊憩及永續保護,部落裡有一條引自大羅蘭溪的水圳,日治時期開鑿的水圳,為的是教泰雅族人種植水稻,如今部落裡不見水田,水圳道依然暢流,倒成了蜻蜓、蝴蝶、青蛙及溪谷環境植物的天堂,綠意遮蔭的步道十分平坦,走一趟生態廊道,暑氣全消。
福山國小,迷你的幸福小學,座落在青山懷抱中;百年的小學校,與泰雅文化息息相關,「亞維‧布納」在校園裡守護著祂的子民;校門口有個小小的生態園區,有池有瀑,遍植水、陸生植物,蛙鳴不斷,園中藏著幾座雕塑,泰雅的傳統文化就刻印在巨石上。
李茂岸「limogang」,眾人聚集之地;三溪匯流的沖積地,是山中難得的平坦地,日治時期水田畦畦,曾是烏來地區勢力最大的部落,也是昔時宜蘭、桃園、烏來泰雅部落的社交聚集地。今日,幾排簡單的屋子,或開或休的雜貨店,分屬天主堂、長老教會的教堂,寧靜悠閒地讓人不禁佇足,彷彿時間就此凝結,放慢腳步,在這裡,享受簡單慢活的幸福。

屯鹿(下盆)(habun);又作「哈呅」、「哈盆」,系泰雅語雙溪匯合處之意,所以漢文亦有寫成「合吻」或「合脗」。位於哈盆溪與南勢溪匯流處,原為烏來最偏遠的哈盆社部落所在,民國50年波密拉強颱,「下盆」災情嚴重,因交通不便救災極度困難,靠直升機載運救災品。有鑑於此經政府輔導,全部落遷至屯鹿溪與斯其野溪(skiya)之間,因泰雅傳統習俗,族群遷離本社另建新部落時,為了不忘故地,往往遷徙地仍沿用舊名,新居地仍叫「下盆」。
地理位置
烏來區位於新北市最南端,面積321.1306平方公里,是新北市面積最大地勢最高的地區,位於臺北盆地的南方,處雪山北部尾稜,最高處塔曼山(海拔2130公尺)。巴博庫魯山(2101公尺)位於新北、桃、宜三市縣交界處,以東則為北宜縣界,高度較低,多在1500公尺以下,且往東漸低,例如棲蘭山(1918公尺)、拳頭母山(1550公尺)、阿玉山(1419公尺)、烘爐地山(1166公尺)等;往西經玫瑰西魔山(1871公尺)、塔曼山、拉拉山(2031公尺)、盧培山(1903公尺)至北插天山(1727公尺),是新北、桃市縣的界山。全境為南勢溪流域,大部份地區在海拔500公尺以上,具有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,十分適合作為生態旅遊、解說教育之題材。
從卡拉模基通過福山一號橋往哈盆越嶺步道途中,經過景觀亭約一公里處,可俯覽福山泰雅部落全景,形狀有如台灣島,林望眼山、福山國小、福山教會、有機菜園及火龍果園,盡收眼底。
豐沛水系

福山部落座落於南勢溪流域上游與其支流扎孔溪(泰雅語稱烏鴉溪)及大羅蘭溪(泰雅語稱懶惰的溪)匯入處岸邊,福山村往上有札孔溪、哈盆溪、大羅蘭溪、及馬岸溪等支流。烏鴉的泰雅語為:「札孔」。從前的泰雅族人,由於在一條溪的方向發現許多的烏鴉,就由此命名為札孔溪,意思為烏鴉溪。舊哈盆部落為哈盆溪與南勢溪的交會處。泰雅語的:「哈盆」有兩個意思:一個意思是:「胃」。豐沛流動的溪水,蘊藏著無數的生命與文化。另一個意思是:「河流交匯的地方」。
si glu llyung lga mu sa su gtan tranan la 順著河而上,你將會看到德拉楠tranan了古早古早以前,獵人說:我曾經到過一個遍地落葉的豐饒土地,有一條滿布真正之魚的溪,於是yavi.puna帶領族人翻過babaw lupi(插天山),來到這祖靈稱許的幸福之地,建立部落稱為tranan,就是今天我們稱為福山部落的地方。百年來,德拉楠寧靜安詳遺世獨立,物產豐饒堪稱有福之地,雖近在首都之郊,絲毫沒有都會的氣息及文明的喧囂。
在這裡,探索祖先與自然的智慧;寧靜的聚落裡,空氣中散著悠閒的氣息,教會、天主堂、小學校裡隱隱透著泰雅子民的故事,在這裡,享受簡單慢活的幸福。希望繼續注入我們的關懷和努力,和烏來福山居民一起打造「福山里山」的理想桃花源,透過行程的規劃和在地導覽員說故事的導覽方式,使遊客更清楚地看到福山的真與美,激發對環境友善的正確觀念,提升福山地區觀光產業活動。